首页| 新闻| 锐观察| CEO视野| 物管实务| 空间计划| 物管专家文集| 相对论| 发展论坛 | 培训|
当前位置: 主页 >今日推荐 >头条 >

南京市秦淮区“三社联动”治理新思路

时间:2018-08-21 14:34来源:未知 作者:张天羽 点击:
当前,如何构建社区治理科学模式,提升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,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命题。

      背景与问题
 

    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,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,发挥社会组织作用,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。当前,如何构建社区治理科学模式,提升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,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命题。
 

      “三社联动”是民政部门对目前社区治理的一种主流指导思想,是指社区-社会组织-社会工作(者)的三者联动效应,从而打造“有温度”的社区氛围,提升基层治理力量。近年来,南京市秦淮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思路,“三社联动”的有效实践走在南京市前列,成为研究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积极范本。但是,随着实践的推进,社区治理凸显出一些新问题,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,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上级部门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,涉及到社会层面的众多信息几乎都是以社区为源头层层上报;二是随着业委会、物业管理公司和社会组织的出现,社区职责和功能与社区治理、居民生活的相关度越来越低,社区边缘化趋势明显;三是社区承担的剩余权责(上级政府没有涵盖的权责)、派生权责(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权责也派生到居委会中)、摊派权责(上级政府或相关单位需要确认的信息需要居委会来完成)越来越多,如婚姻证明、房屋证明、保险证明等。
 

      从现状来看,社区成为维系城市治理、调控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,政府各部门都需要依赖这个环节才能完成与社会的对接,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区的“被动托底”。这种被动托底,源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与新型的社会结构的不相适应,使得社区成为所有新生问题的第一个裁定者和证明者。从本质上分析,被动托底不是法律赋予的,而是一种过渡现象。社区承担了因为社会变革而溢出传统政府管理范围的众多职责。直白地说,就是基于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额外管理负担,溢出传统管理体制的所有问题都由社区担负起来了。因此,在传统体制与新型社会机构没有完全磨合成功前,社区的减负是很难实现的。
 

      但是社区的治理不是社区“一头劲”,如何理顺政府、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三角关系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元的多角关系,实现权责对等,让社区的力量不是被动托底,而是主动作为,合作双赢,百姓受益,真正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,是当前社区治理亟需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。因此,我们积极转换思路,重新认识社区治理,以整合资源、加强社区治理力量为突破口,对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出有效探索和积极思考。
 

      调研中,我们实地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南京蓝旗新村社区、瑞金新村社区、龙五庙社区、区民政局等,结合上海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调研学习,对南京秦淮区的“三社联动”治理现状在梳理总结、借鉴经验的基础上,提出了关于未来“三社联动”治理模式的思考方向。
 

      实践与探索
 

      评价标准
 

      在研究分析“三社联动”的模式之前,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:良好的社区治理应该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?我们可以借鉴社区治理的定义标准来回答,即: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、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。根据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,我们可以将社区划分为五个层级:(1)安全、卫生社区;(2)友善社区;(3)互助社区;(4)公益社区;(5)良治社区。(图1)


图1 社区的5个层级
 

      在分析秦淮区“三社联动”模式时,我们采用SWOT分析法(优势-劣势-机遇-挑战),为了减少硬件条件上差别,均以老旧小区为样本,以它们能达到哪种等级社区作为评判标准,让分析更严谨有效。
 

      具体模式
 

      (1)党委统领,居委会为主导,培养群团型社会组织——以瑞金新村社区为例(图2)。


图2 瑞金新村社区治理组织形式

 

      瑞金新村社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,是南京市最早的纯居民小区之一,居民1.1万人,90%以上的居民为改制企业职工,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25%,属于典型的老年居民多、困难居民多、流动人口多、帮教转化人员多的老旧小区。瑞金新村围绕“自治、互助、共建、分享”的治理理念,建立和培养内生型社会组织等群体,由党委和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,建立社区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,以项目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的方式进行培育和运作。主要做法是:将社区的部分场地免费或低偿地提供给社会组织使用,既降低了社会组织成长初期的成本,又为社会组织提供社区居委会的品牌效应,提高了社会组织的可信度和吸引力,成为培养内生型社会组织的有益探索,为拓宽居民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提供了有效路径。经过几年的运作和培养,瑞金新村“为老服务”、“为小服务”已形成一定的规模。原来只有几个老年团体在社区活动,现在已发展近20个团体;原来只有4-5个孩子进驻四点半课堂,现在已经有上百个孩子进驻,服务半径明显扩大,社区的凝聚力大大增强。
 

      以瑞金新村社区为代表的“三社联动”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。从内在来说,社区统一管理,居民群体和社会组织归于一处,整体协调较为顺畅。从外在来说,居民服务范围扩大,内容精准,能很好地弥补社区公共服务的短板。但是,这种模式对社区有一定的要求,属于成熟一个、发展一个,需要有耐心和负责任的社区班子来培养社区内生组织,促其成长。此类社区可以归为等级二友善社区(见图1)。



 

      (2)党委统领,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议行分开——以蓝旗新村社区为例(图3)。


图3 蓝旗新村社区治理组织形式
 

      蓝旗新村社区位于秦淮区御道街东南侧,面积0.35平方千米,常住3,700余户、11,000余人,7个自然院落,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单位房、拆迁安置房为主。辖区无大单位,纯居民小区。随着经济转型、单位改制,物业服务跟不上百姓所需,再加上社区老龄化严重,比例达到30%,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。近年来,人员流动更新加速、居民需求日益增长,社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来越多,新情况越来越多,社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。
 

      2013年4月,蓝旗新村社区作为试点,将行政服务类的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接,将党委、居委会从行政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更专注于党组织建设及居民自治。试点改革至今已有四年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:一是服务百姓的数量明显扩大,从原来的经常活动的50-80人,现在上升到近300余人;二是服务百姓的内容和程度明显上升,失独关怀、空巢独居、流动人员子女、被家暴人员均纳入社区服务之中;三是服务百姓的方式专业化程度提升,小组活动、心理建设不断深入居民,专业化成效初现;四是内部管理严格,做事效率提升,社会组织有自由的人事权和财权,所以管理更为高效自由、对人员奖惩的激励作用明显加强;五是社工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,社会组织的人员基本专业化,要求必须持证上岗。从这几点来看,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作用更为显著。
 

      同时,蓝旗新村社区改革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:一是社区和社会组织分工合作难度上升,由于社会组织直接协议签订对象为街道层级,因此签订的服务项目很难面面俱到,这就对合作处理社区事务提出了挑战,尤其对社区书记个人的要求显著增加;二是社区后备力量培养难度上升,议行分开,社区社工不直接服务百姓,难接地气,未来后备干部的培养就需要花更多力气;三是社区抓手变弱,直接服务百姓的窗口已经被承接,很多时候百姓打交道的是社会组织,对社区的认可度有所下降。
 

      目前,以蓝旗新村社区为代表的“三社联动”模式全区共有四个社区。这种模式对于培养社会组织是一个很好的路径,将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,将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相结合,较多的公益服务项目可以为社会组织积攒较高的“人气”。但是,由于内部关系暂未理清,对“三社”的负责人要求很高,需要他们彼此间有较强的配合,尤其是对党组织负责人提出了高要求,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革空间。未来,这种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能不能从输血变成造血,仍需要进一步思考。此类社区模式可以归类为等级二友善社区(见图1)。
 


 

      (3)党委统领,居委会主导,合作契约型社会组织——以门东社区为例(图4)。


图4 门东社区治理组织形式
 

      门东社区是秦淮区较为特殊的一个社区,它以旅游为特色,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。因此,门东社区的“三社联动”采取了“党建引领、社区搭台、社会组织唱戏”的方式,直接借助自己的特殊地理位置,引进成熟的社会组织,互利共赢,实现“1+1+1>3”的效果。社区按照“专业的组织、专业的方法、专业的服务”原则,引入了门东悦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喜多熊艺术团等32个专业和草根社会组织,为党员群众提供居家养老、少儿培训、文化娱乐和非遗文化传承等服务。特别是其中的银发餐厅,将社会组织的公益性、低偿性发挥出来,也快速地满足了社会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社区按合同监督,将监督指导的功能较好地发挥出来,成为推动门东“三社联动”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 


门东社区附近的旅游景观
 

      以门东社区为代表的“三社联动”模式(参见表3)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。社区与较为成熟的社会组织相合作,坚持“以我为主,为我所用”的方针,互利共赢服务百姓,成效十分显著。但是,这对社会组织自身的要求比较高,目前秦淮区较为成熟的社会组织数量偏少。因此,如何借鉴门东模式,有效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,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组织,是一段时期内社区治理创新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。此类社区可以归类为等级三互助社区(见图1)。


 

      对策和建议
 

      在调研过程中,对社区评定等级二、三并不是针对这三个特定社区,而是三种模式下的社区最可能的等级。结合调研成果,结合理论学习,借鉴他山之石,总结三点“三社联动”治理的思路作为参考:
 

      一、创新发展是推进“三社联动”的基本理念。社区“三社联动”是不断发展的,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指导方式。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适用于社区“三社联动”的发展初期,便于培养社会组织,指导其对社区事务的熟悉。但是在发展一定阶段以后,政府或社区就应该逐步放手,将其推向市场,融入竞争机制,向第三种模式发展。
 

      二、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推进“三社联动”的根本前提。在社区建设中,往往是民政部门一家走在前头,其他部门经常滞后,造成了社区事务的冗杂和繁复,将社区又变成了一个大框,什么都往里装。目前是过渡阶段,社区暂时作为源头层层上报信息。但是如果在这样的过渡阶段产生部门惰性,既不利于社区对基层治理久久为功的精力,也不利于社会转型后政府部门的建设。因此社区作为直接面对百姓的一级机构,应该和各部门一起协同共进,共同参与系统治理的重大议题。
 

      三、完善组织架构是推进“三社联动”的重要保证。未来社区“三社联动”的框架结构,结合社区治理力量的加强,可以采用如图5的一些基本架构。
 

      这种模式为提升社区治理提供了三个“保障”:

      一是以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制度为载体的制度保障。传统的社区运行以“两委”为核心,行政化倾向严重,权力收受关系不清,运行不规范,自治职能淡化,社区的大事往往由“两委”一班人决定,久而久之不利于居民民主自治的培养,依据图5中“三分离,两完善”的思路: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,政府职能和自治职能分离,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分离;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,完善集体组织的运转机制。
 

      二是以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为载体的资源保障。将每年的为民服务资金和其他各项资金分为两类,按照民事民议,民事民定的原则,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。
 

      三是以社区自组织为载体的组织保障。如果居民缺乏自主意识,那么再好的制度都只是“少数人吆喝,多数人旁观”,因此积极培养社区自组织,创造居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,将会是社区“三社联动”最有力的保障。
 

(本文由“公益慈善学园”特别供稿)

 

原载于《现代物业·新业主》2018年5期/总第423期

(责任编辑:django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运营中心: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:100088
客服:010-58403431 移动:15810208746

采编中心: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(北站)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:650224
客服:0871-65700710 移动: 13708860992
E-mail:xdwy200175@126.com xdwyfm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备案:滇ICP备1300051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