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| 新闻| 锐观察| CEO视野| 物管实务| 空间计划| 物管专家文集| 相对论| 发展论坛 | 培训|

现代物业发展论坛“教学·科研·就业”研讨会会议实录六(3)

时间:2015-11-27 10:30来源:未知 作者:现代物业 点击:
宋有兴 :谢谢各位。大家上来以后都说谢谢现代物业杂志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,我也说谢谢现代物业提供了这个平台(笑)。当然我更主要是要说谢谢各位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,因为我是搞媒体工作的,要让我来对
  
  宋有兴:谢谢各位。大家上来以后都说谢谢现代物业杂志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,我也说谢谢现代物业提供了这个平台(笑)。当然我更主要是要说谢谢各位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,因为我是搞媒体工作的,要让我来对教育方面有什么说法,其实我不够格,所以我这个机会更多也是学习。
  
  我今天发言的内容,实际上是我自己的一个反省,我对于我们在媒体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情况,我自己的一些检讨,同时也对我们的同行提出一些请求,请大家一起,如果觉得我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的话,配合我的建议,我们做一些改进。
  
  根据五年多来现代物业杂志的办刊经历,我有这么一些心得。
  
  第一,写文章不要抄袭。抄袭分为三个层次,第一个层次是抄袭思想,这是上等的抄袭;第二个层次是抄袭方法,这是中等的抄袭;第三个层次是抄袭成果,这是下等的抄袭。这三种抄袭现象目前严重地存在于我们的行业当中。
  
  2005年我参加了某省组织的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鉴定,并在中级职称物业管理师的鉴定中出任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。我发现在参加答辩的论文当中,存在不同程度抄袭的高达40%以上。在我们的大学里面这样的情况有多少?我没有经过研究,不好下结论,但是在现代物业编辑部收到的文章当中,论文的抄袭现象仍然比较普遍。在编辑流程的五个程序中,其中第二个环节就是查伪——也就是通过第一个环节确定稿子属于杂志刊登范围之后,都要把作者的名字和单位隐去,让编辑把这篇文章拿到网上和其他各种我们能掌握的渠道上去查证,看看文章是不是有抄袭。本来编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非常有限,他需要用很多的精力去学习,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,可是现在却必须花费宝贵的精力去查这篇文章是不是抄袭。
  
  抄袭之害已经不必用语言叙述,这个现象相信也不是物业管理行业独有,但是在物业管理行业既然存在,就应该是行业中的教师、企业领导、编辑以及广大的从业人员和学生,首先予以纠正的第一个问题是:不要抄袭。
  
  第二,大家不要去争当弱势群体。在媒体工作当中,我们国家以及世界各国,都有一个社会公益原则,简单比喻就是“宁愿让马饿瘦,不要让羊饿死”。也就是当某一种伤害不可避免地发生时,要尽可能的保护相对的弱势群体。而通常我们说的弱势群体,是指他由于经济方面的权利相对的薄弱,而导致了他的政治权利以及公民权利的相对薄弱。弱势群体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相对存在,正如相对于亿万富翁,百万富翁可能是弱势群体,相对于领导,普通的员工可能是弱势群体。但是物业管理企业、业主和大学的老师相对于社会广大的层面来说并不属于弱势群体,他们在争论弱势群体的时候,实际上这种示弱的表现,不仅潜伏着利用媒体对弱者的同情进行不正当竞争,同时还一步步损害着职业的自尊,由于损害自尊而不能体现行业自强,没有自强而难以实现行业自救。
  
  第三,关于学以致用,但要恰到好处
  
  学问可以分为好的学问和坏的学问,但是不要在能不能有用这个问题上追求得太高。数学教人逻辑思维,物理学教人空间思维,化学教人物质转变的思维,都是非常美好的学问,不能因为暂时的需要,比如这个学问它是不是有用?是不是能帮我赚钱?是不是能帮我评职称?是不是能帮助我就业?就这样选择和拒绝学问。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问题。
  
  在文章的编辑过程中我们能发现,作者的知识结构单一,他的见解就难以产生。一个作者的学问是很单薄还是很丰富,将导致他是更在意得出的结论可以拿来做什么用途,还是更在意在研究过程当中运用一些比较正确的程序和方法,从而使其成果产生应有的价值。
  
  第四,出名不要在弱者之前
  
  任何一种竞争行为,战胜一个强劲对手或者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地位,这至少是有血性的表现。但是,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文章前面,或者是领导在下属的文章前面署名,实际上真正的作者即原创人员是学生或者是下属,那么这样的署名方式实际上传递的是这么一个信息:创造屈服于权力!这种现象我不知道在大学当中存在多少,但是我在审稿的过程中看到比较多。这些年轻学者、学生或者下属,他们的创造力在这种时候面临了一种挑战和一种压力,我觉得这对年轻的学者和其他年轻的研究人员非常不利。因为这样会扼杀了他们创造的信心,会导致我们默认潜规则,潜规则一旦得到默认,就变成显规则。潜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,至少还因为它有见不得人的地方,可是潜规则一旦变成显规则,就将公然漠视社会的不公平:少数人受益和多数人倒霉是应该的!可以想象一下它发出的信号有多么可怕,潜规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适应它,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饮鸩止渴。
  
  第五,独立思考,培养智慧
  
  我并不反对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和能力,但是我认为教育学生能够辨别什么是道德和能力或许更为重要,正如我们会不会辨别“三从四德”是不是道德,比有没有“三从四德”更重要一样,因此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。一个民族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智慧,他才能区别什么是真道德,什么是伪道德;才能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能力,什么不是能力。知识有差异,能力有高低,但是智慧却是平等的。总裁有总裁的智慧,教授有教授的智慧,教书有教书的智慧,扫地有扫地的智慧。我们学习模范,我们崇拜权威,最后的目的就是超越他。如果没有人超越爱因斯坦,全世界人类的物理学肯定不会进步。
  
  我们很多物业管理人写的文章,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引述权威的观点,却没有将权威的思想用作开启自己研究方法的钥匙,人云亦云,毫无独立主张成了学术研究司空见惯的最常态。对于读者,我相信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够从文章中看到智慧的火花,让我们每一个人从每一种思想的智慧当中,体味人生的无限愉悦。
  
  第六,创新有代价,坚持才会赢
  
  在非洲的沙漠地带有一种松毛虫,是一种昆虫的幼虫。它为了在干旱的地带维持生存就要经常迁徙,迁徙的时候环境非常恶劣,松毛虫为了节省能量就都排成队,一个个紧跟在前一个松毛虫的尾部。这样就可以依赖前面同类对地面的降温而节省体力。*着长期适应成为一种习惯后,这种毛虫在长途迁徙的时候,它一定要咬紧前面松毛虫的尾巴,而当第一个领头的松毛虫碰到了障碍没办法前进时,其他所有的松毛虫都会重叠地压在它的身上,这个松毛虫团队就全部死亡。
  
  没有创新的模仿,对权威的盲从,对过去既有事物不加分析判断的接受,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?我们人,我们物业管理,我们一个行业,我们一个团队有多少在跟着松毛虫学习呢?比如我们经常见到师生们对法规滞后的批评,但是我发现,当法规已经做了重大的改动时,我们有的学生拿到的教材依然不变,甚至有的还是讲2003年《物业管理条例》颁布以前的状况。很多法规比如维修金等已经做了调整,但是教辅里面也没有及时跟上。这个时候,我们编教材的人,还有学术领头人,或者是行业的带队人,是不是在培养一种松毛虫式的前进方式呢?
  
  第七,用常识进行判断
  
  我觉得对于一个社会现象,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运用常识进行判断。社会常识不是一个个体智慧的上限,但是却是集体智慧的底线。就像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贫穷与富裕,关键是看最穷的人有多穷,而不是看最富的人有多富,那么常识水平的高低,就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表现。
  
  智慧的含义有很多,“将心比心”就是一种智慧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崇尚科学、反对迷信”……这些东西都代表一些智慧、一些常识。我记得在“文革”刚刚结束不久,有一个大学生为救一个掉在粪坑里的农民而牺牲,这在全国引发了大讨论:国家培养大学生花了那么多金钱他该不该去救一个农民?这个问题在民间进行讨论我觉得可能有一定的价值,但是在知识层进行讨论,我在今天来看觉得这是知识界的耻辱,因为它把人道主义和金钱放到一杆秤上去称量。再比如去年的“周老虎”事件,在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运用常识去判断其真伪的时候,依然还有少数权力人士百般抵赖,无视中国百姓已经提高了的社会常识。因此运用较高智慧含量的常识去观察和分析事物,基本的目的是减少被动盲从和冲动极端,从而避免把朴实的真理假深刻化,把合理的需求伪道德化,把客观的存在去真实化,把渎职的表现泛法规化。
  
  所有的以上的七个建议,如果大家觉得现代物业有很多的缺陷,请大家批评它,如果觉得现代物业还是做了一些积极有用的事,请大家响应它、爱护它,谢谢大家!(掌声)
 
  唐   娟:宋社长作为一个杂志人,从他的工作中发现问题,并针砭了这些弊端,提出物管行业及其教育,以及其他职业领域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,要有职业品德,要做强做大,要教学致用,要有血性。这不仅是对物管行业的期望,也是对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期望,现在我明白了现代物业杂志为什么办得这么红火,这是有人性,这是因为在白面书生的外表之下有一颗熊熊燃烧的火热之心,以及他下面的团队,像孙律师,还有成编辑,这么年轻的团队,都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和血性的。谢谢宋社长,也谢谢胡老师和余老师。下面我们还有15分钟的时间供大家提问和讨论的时间。这位先生。
  
  提   问:听了上午的发言,感受也听深,在这里倒不是提问题,只是想提出几个方面的情况、想法,供我们大家参考。
  
  因为这次搞的是教学和科研的专题。我作为一个物业公司的工作者,觉得受到的启发很深,顺便说一下我本人曾经有10年的教学经历,从86年到96年,所以对教学本人一直也情有独钟。听了大家的发言,我提这么几个方面的意见:一个关于培养物业人员的教学定位问题。今天来的有中职、高职和大学,我提出一个想法,大学的教育不管是大学、中学或者是哪类的教育,我想应该强调对我们素质的培养,这个目标是个大目标。就是物业管理人才,你培养的目标,就是搞物业管理,这是个大前提,这是第一点。所以不一定非得学那么具体,房屋建筑、水电不用那么具体。我也上过大学,大家都上过大学,你回想一下,到了工作当中,你大学学的知识有多少运用到工作当中去,但是我们上了大学,培养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,是一种素质提高的方法。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,这是第一点。
  
  第二点,我想提一下这些学校的老师和专家们,应该充分发挥你本学校的特长。我看刚才广州的商贸学校搞的非常好,他就侧重于我商贸旅游的特长、优势来做重点客服,就是进行客户服务。这一点是非常好,我们也看到了还有一些学校,像我们的东南大学和天津大学的黄教授和白教授,我觉得你们培养的就是高端的物业管理的人才。当然出来不一定当经理,但是他的发展的方向是这样的,而且我想有一些是培养研究人员的,黄教授你是研究所你培养的就是搞研究的,研究的不一定是专家的事情,我们基层的一些也可以搞研究。
  
  第三,我想提醒我们的各个学校来的老师们,刚才说的职业道德,我觉得这个倒不是太重要,重点是帮助学生作出他的职业规划,就是你到这里来学物业管理,你学生到这里学习的报告成绩我给你一个职业规划,你将来就是搞项目经理,就有一个定位,你将来就是搞维修。
  
  第四点,我想我们的老师们也要有一种,你自己自愿喜欢物业管理的教学,就为这个专业做一些事情,你一定要寻找到你的平台,这个校长不重视这个专业,你可以不在这个学校待,你找一个重视的校长。我本人是搞过教学的,也是受这方面的影响步入到现在这条路,不一定非得搞这些东西。这是我的一些想法,我感觉对我们搞教学的这些专家、教授们可能或多或少有一点帮助吧,因为我搞过一段教学受这点启发,谢谢大家。
  
  宋有兴:除了李春云老师以外,还有陈德豪教授,他今天早上也提了一个类似的建议,我个人、本人暂时没有这个想法,我觉得你这个建议我可以拿到杂志社讨论,总的来说的话,对于这种大联盟式的,或者是跨地区、区域的机构的组建,我个人信心不足,我只是觉得,作为一个杂志提供这样的平台,可能是有必要的,具体的形式我们可以下来探讨,谢谢!
  
  提   问:我是来自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张冬梅,非常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,听了专家学者和各位老师还有业界的同仁发言,我非常的激动,特别是宋社长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,我们出版社也是面临同业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,物业管理专业教材现在也有很多出版社出版,并且层次不一,通过这次机会我希望请黄教授对我们高职、高专物业管理教材开发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。感谢黄教授。
  
  黄安永:刚刚我们这两天,确实我们出版社同行来了很多,会上也解除了很多,北京的、我们当地的、重庆的等等。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,我想我们一个好的专业,没有出版社的配合是不行的,对于现在我们的出版社的有关的教材我有一个感觉,一个是我们过去出版社是划分我们的区域,我不知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。比如说我们的教育部的重点是教育出版社,我们行业的比如是建筑、土木一些我们是建工出版社,道路、交通等等的出版社分类了。可是市场经济以后就打破了,各个出版社压力很大,所以来了很多记者,我见面的也很多,确实不容易。面对这个有几个,刚才我认为宋社长的发言,他不是在于一个简短的,他是画龙点睛。面对我们国家进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阶段,人们的浮躁感、社会的浮躁感,引申到方方面面,一个是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了,为什么?因为有了我们最重要的科技,就是我们大家的英特耐特,所有事情的网络形成了,所以到了外面没有网络没办法生存了,一旦出现网络的短缺,很多人无法工作了所以我们信息量加大了,世界变得小了,人们的竞争更加激烈了。但是在这个问题中间,每个出版社应该要找一个平台,同样如此,对于我们出版社来讲,我们每个教材中,就是刚才说的,高职怎么办?我觉得应该提这样的,有共同的模块也有特色的模块,同时我们出书也是这样,有我们共性的问题也有我们特性的问题,就是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到美国斯坦福去,到哈弗去他就是MBA,其他的不行,斯坦福他就是东方研究中心,就是研究亚洲,他的功课很差,我看了一下实验室比我们学校差多了,你到了南加州我们知道了,我们加州的大学就是城市管理,其他可能没有。在全国高校中有不著名的高校用10年的奋斗获得两个诺贝尔奖金,引起了中国学校的重视,不要认为你是老大、你是重点就忘忽所以,错了。
  
  世界是的平衡是人类的评价,是要在统一线上来进行的。所以我们出版社来的很多,要有一个思考、定位,每一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长项,应该利用这个长项渗透到我们物业管理当中来。昨天听到一个我很有感触,广州的大学,提到了地理信息系统,实际上是地理信息系统进来到我们物业管理的应用,而不是导入。知道吧,我们经常在GBS在交通中用了以后,到我们的扩展运用,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是领域的拓展,而不是现在领域的运用。他给我们的物业管理拓展带来了很多的方便,就是我想,他选择的很对,利用地理的优势来做,他进入到物业管理的特色出来。当然这是他的特色,物业管理的本怎么抓住,这是我们讨论的,否则我们出版的教材也没有更多的特色。所以昨天我们看到重庆大学出版的书有一点特色,但是我个人的感觉还不够有特色,从我个人的感觉。在我们很多的实践中企业家跟碰撞,我感觉是这样。我想每个出版社按照自己的方向,抓住自己的优势,系统分析教材的归类,我想每个出版社都各得益彰,都有自己的收获。我这样的回答,不知道满意吗?谢谢!
  
  唐   娟:谢谢黄教授,现在时间已经到了,我们必须服从会议的时间纪律。现在我宣布本次会议今天上午就结束了。
  
 
(责任编辑:现代物业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运营中心: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5号富海中心2号楼1503室 邮编:100088
客服:010-58403431 移动:15810208746

采编中心: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(北站)SOHO俊园大厦10栋2单元3210室 邮编:650224
客服:0871-65700710 移动: 13708860992
E-mail:xdwy200175@126.com xdwyfm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1 云南现代物业杂志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备案:滇ICP备13000514号-2